11月2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長梅農對全球政策制定者發出警告:如今各國都在國民需求與債務漩渦中掙扎,全球經濟正進入復蘇關鍵時期。但刺激措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若繼續加大寬松力度,債務累積恐成為更大的威脅。
對未來的貨幣、財政政策方向,梅農認為接下來,財政政策必須開始逐步放松,同時貨幣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非常規貨幣政策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梅農還指出,如果政策制定者們現在不開始微調他們的刺激計劃,一旦刺激措施被撤走后,之后他們可能會再次面對“財政懸崖”威脅,在2013年美國會曾面對這一窘境,即美國增稅與減支或將同時進行,這可能會導致財政嚴重緊縮。
梅農發出的警告確實有據可循,本月國際金融協會(IIF)也曾在一份報告中稱,空前速度的債務積累,將難以保證債務降低的同時不對經濟活動產生顯著不利影響。梅農還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債務規模將飆升至創紀錄的277萬億美元,債務總額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將達到365%,遠高于2019年底的320%。
IIF報告中還顯示,在今年頭九個月,全球債務以空前的速度在增加,面對疫情危機,政府和企業開啟一場“債務海嘯”。并且,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尤為沉重,今年迄今已上升26個百分點,接近GDP的250%。
梅農發出上述警告,但也肯定了各國在疫情危機中的應對措施。梅農認為,世界各國政府已向本國經濟注入數萬億美元資金,這種財政支持在抗擊疫情影響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并贏得了IMF等多邊機構的支持。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制定者一直對政府發揮“非常寬松和互補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各國的央行官員們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歷史低點的水平,還積極運用了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
此外,梅農在接受采訪時,對目前全球的經濟狀況做出了評述,其表示:
“危機的高潮已經過去,但全球進入了一個危機將持續時間很長的時期,經濟也還未處于完全復蘇狀態,預計各經濟體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最后,梅農也提及了數字貨幣,其表示將不會限制、監管類似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但是會繼續警惕這些加密貨幣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洗錢和其他潛在風險。新加坡已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等中介機構在運營時,必須符合打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要求,這將是新加坡正在努力的對未來支付服務的監管和監督。